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20首优选23句

  • 2023-03-31 16:15
  • 编辑

高中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20首

1、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2、“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使前面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挖掘出智藏雄厚法力和佛学造诣的根源,展示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身无彼我”即无我相、无人相,忘怀彼我。物我本无区别,区别只在于人的观念——“本心”之中。只要“物我两忘”,彼岸、此岸、故土、大唐这些空间概念就全被打破、不存在了,故土与他乡已没有区别,自然也就不会再去怀恋故土。“真如”即真实如常不变的至理。人的“本心”就是“真如”,只要顿悟本心,就可以打破“事法界”的障碍、“理法界”的束缚,立时成佛。人们诵经,不也就是为了成佛吗?既然已心会真如,成了佛,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读经了。

3、(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5、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6、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7、这是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的诗。日本学问僧智藏,大约在大历五年(770年)至建中初(780年)来唐学习佛法,与刘禹锡交往甚密。刘禹锡不但“善诗”,而且颇有才能和卓识,参与政治,涉足王叔文集团,被“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钻研禅学,与僧人交情甚厚,蜀僧广宣曾“与刘禹锡最善”。这首诗写智藏和尚到唐朝的活动和禅学的高超造诣。

8、(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9、三、四两句“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是对智藏的形象描绘和心理刻画。降龙即降伏神龙而入钵中,《高僧传·涉公传》载“僧涉能以密咒咒下神龙”。鹤在古人心目中被认为是仙禽,曾有放鹤田野的传说。透过“深夜降龙”、“放鹤野田”等具体场景的描写,刻画出高僧智藏精深的佛法和神逸的心态。而“潭水黑”、“野田青”这两笔具象逼真的描写,更把读者带入画面,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似亲见神龙随着大师的咒语潜入深潭,跟随着被释放的仙鹤,摆脱了束缚,冲进初秋的田野,“顿了本心清净”,在潜虬幽姿、飞鸿远音、园柳鸣禽中体验澹泊无为、遁世远隐的玄思,从云日辉映、空水澄鲜中体验陶冶性情、颐养天年的乐趣,给人一种虚明澄静的喜悦。

10、一周还太少,语文不是数学物理,语文需要积累,可能一个月之后你才发现一些知识点会以隐秘的方式重复出现.至于做法,首先你能看懂它说的是什么吗?诗词并不是谜语,只要你能看懂它说的(最浅表的意思就够)那离理解它也就不远了.用心体会,不要急于求成或钻牛角尖,那样都会让你静不下心.当然,也不排除有时有一些术语,定式,尝试总结,然后记住.如果有时诗词中的字你不懂,就是说你看不懂它,那就多看吧,和文言文一个道理,积累.文言文学习楼上说的很完全,熟练书本,课外积累.

11、从另一层意思讲,佛教认为一切文字、语言都不代表,也不可能表述真正的佛法。读经对人的解脱不见得有什么用,应以直觉观照、沉思默想来参禅、顿悟。诗人在此称颂智藏已达到了物我两忘、本心清静的高深境界,自然引出最后一联。

12、尾联“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中的“宁馨”即如此。诗人感叹智藏忘我勤奋,有几人能如此法力高深,同时也是对中国学道者的鞭策。智藏“学得中州语”,而且超过唐代一般学者,青出于蓝。不枉他“浮杯万里”,历经惊涛骇浪,“遍礼名山”,踏过艰难崎岖的坎坷!

13、《赠日本僧智藏》

14、#泛文化写作营#

15、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16、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想法,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高中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可以说己经基本具备了。那么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思辨能力和理解也相应有所提高,除了可以学习鉴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一类的诗词选本外,还可以适当地学习一下元曲、汉乐府、楚辞、诗经等一些平时接触不多的古诗词文体,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古诗文理解与赏析水平是大有稗益的。这种学习模式,几乎概括了我国古代诗词的各种文体和文风,既可从中一览我国古代诗词宝库的博大与精深,也可从中了解各个不同时代诗词创作手法的演变,领略历代诗词名家圣手的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精神面貌等诗词以外的知识。

17、在此考虑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建议遍地开花、泛泛而读,而是要遵从循序前进的规律,精选一部分名作,以掌握真知灼学为目的,由浅入深地去学习、理解、赏析其精华所在。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相信经过高中三年的磨砺和历练,是能够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理解和鉴赏水平的。

18、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19、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20、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21、我觉得适合高中生鉴赏的古诗词很多,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三百首等一系列古诗词鉴赏书籍也很多,这些都可以看看,尤其带有鉴赏赏析的,同时多学学鉴赏的方法,如果能自己经常练写一段古诗词鉴赏的语段,也会不断提高你的鉴赏能力。

22、首联两句,点出智藏来中国道远途艰,展示僧人万里渡海,以及到中国后遍游山川寻找性灵的历程。传说一和尚常乘木杯渡水,因名杯度。诗人以“浮杯”来描写智藏远涉重洋的艰辛来访。“性灵”即灵性、聪慧的本性。名山大川,清静幽深,正是陶冶性情,修身练性所在。流连于神界、人间、物质、精神之间,在对自然的直觉观照中使“我”和“自然”融为一体、混沌一片,适应性灵,参悟禅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森林水鸟,佛即我心,我心即佛。诗人将“浮杯”与“性灵”置入“万里沧溟”、“遍礼名山”的既汹涌壮阔又灵秀缥缈的境界中,给智藏这位高人的访唐和参禅凭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氛围。

23、刘禹锡的诗,《唐音癸签》称“以意为主”,这“意”不是浮在文字表面,而是溶化在形象之中。“浮杯”、“沧溟”、“潭水”、“野田”,这些看似平凡的景物,既是写智藏,又凝结着诗人的情思,也有诗人的直觉观照在其中。“降龙”、“身无彼我”、“真如”、“经”,这些故事概念,不仅写智藏,也透出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同时写来自然、澄澈,体会多少,感觉多少,全在一个“悟”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经典文案唯美说说聚集地-艾开文案网

欣赏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通过文字感悟生活,感受文学的魅力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高新区海树网络工作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0355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