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好听的古代名字两个字男-集锦24句

  • 2023-03-31 16:16
  • 编辑

好听的古代名字两个字男

1、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4、儿子叫父亲:父亲,爹,大大,老爷等,爸爸称儿子:儿啊,犬子,或直呼其名。

5、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6、古人称呼父子俩父子、父息,爷俩,尊君与其子,家父与吾。若是跟别人提到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儿子令郎。前者为谦称,后者为尊称。

7、“乔梓”其实是两种树,“乔”的果实朝上,“梓”的果实向下,这是儒家借此来宣扬父权神圣不可侵犯,儿子应对父亲卑躬相待。“桥梓”是“乔梓”的假借,读音一样,这是由于许月卿《次韵玉如大章携先集来访》一文所传,文中如此写道,“桥梓风流满腹经,桂花香里识魁名”。

8、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9、古人称呼父子俩父子、父息,爷俩,尊君与其子,家父与吾。

10、及笄:女子十五岁。

11、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12、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13、俩父子、父息,爷俩,尊君与其子,家父与吾。古代在称呼“父子”时,以“乔梓”和“桥梓”为雅。这里边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14、父亲,犬子,孽子,麟儿,能想到的就这些。

15、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16、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7、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夜拍辍罚骸耙圆笋罄希永停鸵患叮尴掳荨!?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裆稀罚骸鞍耸⒕攀浑!!?20.期颐:一百岁。《礼记裆稀罚骸鞍倌暝黄谝谩!彼锵〉┘猓骸鞍倌暾咭场⒕哟Α⒍鳎匏淮谘7绞享ㄔ唬骸松园倌晡冢拾倌暌云诿!焙笠虺瓢偎晡捌谝谩薄?h2>拓展资料

19、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20、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1、幼学:十岁。《礼记裆稀罚骸叭松暝挥祝А!敝Pⅲ骸懊挥祝笔伎裳б病!焙笠虺剖晡坝籽е辍薄?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谠颉罚骸胺鼢郑芙恰!敝Pⅲ骸白芙牵辗⒔嶂!焙笠虺仆晔贝白芙恰薄?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22、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3、而立:三十岁。《论语罚骸叭ⅰ!焙笠虺迫晡岸ⅰ敝辍?14.不惑:四十岁。《论语罚骸八氖换蟆!焙笥米魉氖甑拇啤?15.知命:五十岁。《论语罚骸拔迨烀!币馕降轿迨瓴哦锰烀:笕艘蛞浴爸蔽迨甑拇啤?16.耳顺:六十岁。《论语罚骸傲场!焙侮碳庖P唬骸岸牌溲裕湮⒅肌!焙笠浴岸场蔽甑拇啤?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24、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侵权内容,请发邮件至1234556@foxmail.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手机扫码访问

手机扫码访问

经典文案唯美说说聚集地-艾开文案网

欣赏文学作品,学习文学知识,通过文字感悟生活,感受文学的魅力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高新区海树网络工作室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03558号-18